>西征原創(chuàng) >時事評論 >瀏覽文章
就在大家關注伊朗的時候 ,非洲剛果也傳來了槍聲,發(fā)生一起政變,總統(tǒng)府遭到武裝人員襲擊。
好在經過三個小時的激戰(zhàn),剛果已經挫敗了政變,組織者被擊斃,其它的參與者包括多名美國公民在內的50人被捕。
基本實錘又是美國導演的......政變的發(fā)起者就是美國公民,在美國成立了對剛果政府的反對黨,一直被美國政府庇護,這個鍋美國要甩都甩不掉了。
為啥是在剛果?
因為中國在這里有重大投資和關鍵利益所在。
中國在剛果投資了港口、水電站、鐵路、公路、礦產等多種項目,占到了剛果接受全球外資的一半以上。
而尤其重要的是大量的鈷礦和鋰礦,是新能源所需要的核心金屬。
結果剛果就政變了,美國的手段是越來越多了。
結合現(xiàn)在全球爆發(fā)的一系列的意外事故,以后的日子都不會太平........
我們接下來說回伊朗。
昨天已經聊過了,伊朗總統(tǒng)意外墜機身亡,背后疑云重重,無論是從行事風格、作案動機、時間節(jié)點等各方面來看,美國和以色列都跑不掉。
事件發(fā)生后,美國第一時間進行了否認,說這就是普通的事故,接著否認三連:
我不知情,不是我干的,不關我的事....
這說明美國心里還是有數(shù)的,這樣的事情太干得太多了,大家發(fā)現(xiàn)只要往它身上猜,十有八九都錯不了。
但是現(xiàn)在具體是誰干的已經不重要了,最真實的證據(jù)也不可能公布于眾。
關鍵的是伊朗想要給外界傳遞什么信息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從目前的狀態(tài)來看,伊朗將要依然維持自己的戰(zhàn)略腚力,選擇息事寧人,傾向于認定這是一起“意外事故”。
事實上,據(jù)美國紐約時報5月18日報道,也就是最近這幾天,美國和伊朗的高級官員通過中間人在阿曼進行了秘密會談。
這是以色列和伊朗相互報復襲擊之后的首次會談,談判是一個事實,紐約時報后眾多外媒都進行了報道,但是具體談的是什么內容美國官方卻沒有透露。
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性,就是美國伊朗秘密談判,美國希望伊朗保持腚力,不要下場,不要把事情搞大,以免把自己拖下水。
甚至于,為了按住伊朗,美國私下承諾了一些條件。
兩邊初步達成了一致,這讓以色列勃然大怒,就和10多年前美國和伊朗撇開以色列達成伊核協(xié)議一樣,以色列認為自己的利益被出賣了。
所以就在3天后,伊朗總統(tǒng)就出事了,而且以色列媒體提前透露了消息并預判了萊西的死亡。
當然,我說了,關于這些事情,我們永遠都無法得知真相,只能是一種猜測。
今天我們主要談西奈遇難之后的影響,還有為啥伊朗一直不敢和以色列硬鋼?
一直以來,伊朗一直有一個重大隱患,就是國內親美派的勢力極其強大,或者這就是我們說的“伊朗一直被滲透得和篩子一樣”,以色列和美國的間諜組織在伊朗各種破壞暗殺,如出無人之境。
這種原因就是是怎么造成的?這里我們就有必要簡單說下伊朗的歷史了。
上世紀70年代,當時的伊朗還是巴列維國王統(tǒng)治時期,是美國的小弟,是親密盟友,被很多人說成是中東最富有的國家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巴列維王室一擲千金,搞了一個波斯帝國2500周年慶典,奢靡程度震驚全球,堪稱當時的巔峰,被稱為史上最豪華宴會。
來自全球65個國家的皇室、元首、高級政要陸續(xù)抵達伊朗,開始了他們的震驚之旅,250輛嶄新的頂級防彈奔馳車在機場等候多時,司機把車開到了一條專門為宴會而修建的現(xiàn)代化高速公路。公路兩側除了有嶄新的路燈和裝飾以外,一排排的安保人員更是隨時待命。
這場宴會有500多個名流參加,而安保人員的數(shù)量卻高達65000多人。
宴會的地點是在波斯波利斯荒漠,伊朗專門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城!
這座荒漠在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變成了綠洲,伊朗從歐洲進口了三萬棵名貴植物,又進口了七萬只小鳥放生到樹林中。
原本荒蕪的沙漠很快變了樣子,賭場、娛樂室、酒吧、美發(fā)室、化妝室、高爾夫球場以及兩棟豪華酒店幾乎是瞬間拔地而起。
晚宴廚師全部來自于法國最頂級的馬克西姆餐廳,伊朗用專機將他們接送過來,由于主廚全部跑去了伊朗,馬克西姆餐飲停業(yè)了近一周的時間。
為了確保飯菜口味不會發(fā)生任何變化,巴列維從法國本土空運了近百萬個雞蛋、2700公斤牛肉,1200多公斤海鮮,1100公斤的魚子醬,12000瓶威士忌、25000瓶頂級葡萄酒.....甚至連配菜的西芹都從法國采購。
只有頂級的餐具才能搭配頂級的美食,于是所有的餐具也全是進口,巴列維從歐洲進口的鍍金的盤子,水晶的酒杯,桌布是純手工刺繡的,而整個巨大的餐廳用了無數(shù)的翡翠、瑪瑙、黃金、白銀等進行點綴。
這場宴會預算3億,實際豪擲了6.5億美元。
這可是在1971年,中國當時的外匯儲備僅僅為3700萬美元,伊朗吃一頓飯干掉了我們20倍的外匯儲備。
當時的伊朗,得益于石油危機后價格的暴漲,靠賣石油掙得盆滿缽滿,然后每年向美國瘋狂的進口軍火,是美國最大的客戶。
王室的生活窮奢極欲,也正因為如此,當時普遍被很多人認為是在最富強的時候。
真的是這樣嗎?
可惜眼看他宴賓客,眼看他起高樓,眼看他樓塌了。
從1977年開始,伊朗各地爆發(fā)大規(guī)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。1978年,各地游行示威不斷升級,群眾高呼「打倒國王,建立伊斯蘭教國家」的口號。
國王巴列維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,并出動大批軍警鎮(zhèn)壓反對者。在德黑蘭,有數(shù)萬示威者被打死,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,最終引發(fā)了伊朗伊斯蘭革命。
1979年,伊朗革命領袖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,由巴黎回到德黑蘭,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,頃刻間得到了伊朗幾乎全體人民的擁護,巴列維王朝控制下的軍警和部隊全面倒戈,轉而支持霍梅尼,很快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,巴列維國王不得不倉皇潛逃出國。
很多人說不對啊,伊朗當時擁抱了西方文明,整個國家財政充盈,人民生活幸福,為什么會爆發(fā)革命呢?
因為生活幸福的僅僅是1%的權貴階層,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只有這1%是伊朗人民,剩下的99%都不算人了。
當時的伊朗的能源與礦產全部被英美公司所控制,一小部分利潤交給巴列維王室揮霍無度與購買軍火保證自己的安全。
而普通伊朗人民卻是流離失所,作為一個農業(yè)國家,2/3的農民沒有土地,城市人口大約700萬左右,500萬處于絕對貧困狀態(tài),超過300萬沒有工作;
石油出口賺到了國家96%的外匯收入,但是這和老百姓沒一點關系。
我就說個最簡單的,1974年號稱伊朗的最奢靡時代,但是伊朗人的平均壽命只有51歲,面對普通人的醫(yī)院和學校幾乎找不到。
而當時的中國呢?我們的外匯收入連伊朗的零頭都不到,人均壽命卻是64歲遠高于伊朗。
這就好比很多人妖言惑眾說民國是黃金時代,那就是把宋子文當做老百姓的代表了,其它的都不給你算人了.....
在這里我們重點要說下,因為伊朗在巴列維王朝時代,完全是英美控制的資源出口型經濟,你都可以想得到,但凡是權貴階層,都是高度依賴西方的買辦階層或王室成員,因為他們的財富和積累全部來源于美西方的庇護,所以必然是高度向往西方的所謂自由主義。
在這里我們將他們統(tǒng)稱伊朗的親西方勢力,他們一直到今天也依然活躍。
伊朗幾乎是一夜之間變天,革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,霍梅尼快速得到了擁護,但也是因為如此,伊朗沒有爆發(fā)激烈的內部戰(zhàn)爭,嚴格意義上不算是徹底的暴力革命,權貴階層與精美階層沒有得到清算,依然在以伊朗有較大的影響力,這為后來留下了極大的隱患。
伊朗最終形成了一個很特殊的政治體制,即宗教神權的精神領袖+民選的政府總統(tǒng)。
伊朗很特別的就是,普通的百姓從巴列維時代就沒過過好日子,自然是高度擁護宗教神權,而伊朗只要是中產或者是資本權貴,都是親西方的既得利益者,都希望能重新回到西方的懷抱。
說一個典型的例子,從1979年開始,在原來的保守派勢力,也就是西方既得利益者的帶領下,反對霍梅尼的聲浪就此起彼伏。
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伊朗空軍,他們都是權貴子弟,100%赴美留學,都接受的是西方教育,完全不認可伊朗的革命。
1980年伊朗空軍制定了政變計劃,決定對伊斯蘭革命衛(wèi)隊總部進行地毯式轟炸,并由伊朗國防軍進行策應,但是信息泄露,伊朗革命衛(wèi)隊率先發(fā)起了進攻,數(shù)百名伊朗空軍官員被打死,600多人被捕。
按照原計劃,這600多名政變官兵將全部被處死,結果剛過幾個月,伊拉克就打上門來了,兩伊戰(zhàn)爭爆發(fā)了。
兩伊戰(zhàn)爭雙方勢均力敵,打得血流成河,伊朗傷亡超過百萬。
尷尬的問題是,擁護霍梅尼的革命衛(wèi)隊大多來自于底層,不會駕駛飛機,伊朗只好說服原來的空軍官兵戴罪立功,參加了對伊拉克的戰(zhàn)爭。
也就是因為這個復雜的原因,現(xiàn)在的伊朗空軍依然是濃郁的西方文化,你敢想象嗎,他們的工作語言居然是英語........
所以在伊朗就形成了一個很擰巴的現(xiàn)象,一邊是底層對美國和以色列深惡痛絕,一邊是很多中產與資本階層希望與美國媾和,兩種人并存,甚至于在蘇萊曼尼被美國刺殺之后,伊朗的恨國黨公然進行慶祝。
那么伊朗的精神領袖,也就是宗教派人士,是不是就鐵了心的要和美國干呢?
那也真不是,伊朗的宗教人士也分了很多派系。
嚴格意義上來說,無論是當年的霍梅尼還是今天的哈梅內伊,都是務實派,就是只要能把伊朗搞好,并不認為一定要和美國斗到底。
從伊朗的歷屆總統(tǒng)就能看出來,伊朗的精神領袖是有權力免除總統(tǒng)職務的,但事實上伊朗也一直也有溫和派的或者是親西方的總統(tǒng)。
如霍梅尼時代的總統(tǒng)拉夫桑賈尼就是搞的完全自由化的經濟體制,而且在外交政策上一直是親西方的,對此,伊朗的精神領袖并沒有過多干預,意思是你只要能把伊朗搞好,我也認。
結果拉夫桑賈尼越搞越不像樣子,最后想全面西化改革,而且用人唯親貪腐嚴重,到了最后仗著有美國的支持開始獨斷專行,不僅如此大量的媒體公然指責伊朗的宗教管理是開歷史的倒車,伊朗的神職人員一看說我艸,我讓你改革,鬧了半天你是要我的命啊。
到了1997年才讓拉夫桑賈尼退休了.......
接著內賈德?lián)我晾士偨y(tǒng),又開始對美國強硬,說美國為啥欺負我們,就是我們沒核。
內賈德全面發(fā)展核工業(yè),于是美國就開始全面制裁,伊朗的經濟又扛不住了。
到了2013年,溫和派的魯哈尼開始擔任總統(tǒng),又開始想對西方妥協(xié),和奧巴馬簽署了伊核協(xié)議的草案,想停止核工業(yè)以換取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。
在2016年左右,無論是伊朗還是歐洲,都認為伊朗即將和美國達成諒解,對此,哈梅內伊也沒有進行反對。
但是到了2020年,風云突變,特朗普撕毀了伊核協(xié)議,刺殺了蘇萊曼尼,這下子魯哈尼的聲望一下子跌到了谷底,向美國妥協(xié)的路徹底被堵死了。
其實到這里我們就看出來了,無論是伊朗還是俄羅斯,其實都不想和美國作對,都想妥協(xié)了過好自己的小日子。
俄羅斯干得是更加徹底,當年葉利欽直接跑到美國國會演講,說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,要全身心的加入你們。
結果俄羅斯要投降,被美國民主黨一頓狂揍。
伊朗要投降,被美國共和黨弄得死去活來。
而且伊朗要投降的難度更大,因為就算美國接受他的投降,以色列也不答應。
魯哈尼倒向西方的策略完全失敗后,重新?lián)Q上了強硬派的萊西。
在萊西的任上,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。
以往伊朗的石油銷售占據(jù)了經濟總量的80%以上,所以只要美國一制裁,伊朗的經濟就幾乎處于崩潰的邊緣。
從伊核協(xié)議廢除后,伊朗就開始轉向,而萊西2021年上任后開始了全面工業(yè)化,不僅如此與東方大國簽署了長達25年的全面合作協(xié)議,到了2022年,石油僅僅只占伊朗經濟總量的30%左右了。
不僅如此,我們還可以看出俄烏戰(zhàn)爭期間,伊朗向俄羅斯出口了大量的無人機等高科技產品.......
結果很不幸的,萊西的飛機就墜毀了。
2016年的時候,伊朗是真的有可能倒向美國的,中俄伊鐵三角也不可能形成,結果被美國和以色列一頓胖揍,給打了回去。
這一次萊西遇難,伊朗的親美派們已經開始蠢蠢欲動,但是無論怎樣,伊朗都不可能倒向美國了。
因為以色列已經告訴他們了:你們想投降?敢投降老子弄死你們!
投降,是萬劫不復,硬鋼,還有一線生機。
萊西遇難后,伊朗有關權力移交的規(guī)定十分明確,根據(jù)伊朗憲法,副總統(tǒng)穆赫貝爾負責暫時管理政府,而且伊朗的大政方針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決定。
在50天之內,伊朗將進行重新大選,選出新一任總統(tǒng)。
而新的人選大概率有兩個人,要么是副總統(tǒng)穆赫貝爾,還有可能是哈梅內伊的兒子穆杰塔巴,他們都不可能親美。
所以此次事件應當不會導致伊朗出現(xiàn)較大的政治動蕩,對于政府運轉及國民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。
在這里我不禁想起了20多年前的中國,那個時候的國際環(huán)境才是真的差。
蘇聯(lián)解體了,俄羅斯匍匐在美國的腳下想加入北約。
伊朗選出了親美國的總統(tǒng),正在搞全面的自由化改革。
法國薩科齊上臺,全面放棄戴高樂政策,全面倒向美國,重回北約,各種指責中國;
伊拉克不聽話,美國發(fā)動戰(zhàn)爭,三下五除二把薩達姆給弄死了,全球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大氣都不敢出。
美國放眼天下再無敵手,真的是志得已滿,貓抓老鼠一樣的隨意擺弄中國,不是銀河號就是炸館....
結果20多年之后,風云突變。
俄羅斯要投降,被美國打回去了;
伊朗要投降,被美國弄得死去活來;
法國被美國狂薅羊毛,忍無可忍后再次高呼要獨立自主;
中東被搞得一塌糊涂,抵抗之弧已成規(guī)模。
中國看著這一切目瞪口呆,說我啥都沒干啊,怎么突然來了這么多小伙伴?
不過伊朗還會繼續(xù)忍下去,要他全面和以色列掀桌子,真的還遠沒到這個底線。
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伊朗內部問題太多了,親美派、投降派和帶路黨都在扎堆,伊朗有什么計劃以色列當天就能知道。
這也是當年革命不徹底留下的重要隱患。
除非到最后萬不得已逼上絕路,伊朗還會繼續(xù)忍下去。
伊朗的帶路黨們將繼續(xù)倒向美國,他們當然知道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,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,而且美國根本不接受投降,妥協(xié)只會讓伊朗萬劫不復。
但是他們才不在乎國家的未來,他們只想讓自己掙錢而已。
責任編輯:牛堡
[ 贊同、支持、鼓勵 ]
透視西方民主真相、解讀新聞熱點事件、剖析輿情事態(tài)走向、更多精彩原創(chuàng)時評。
敬請關注西征網(wǎng)微信,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