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西征原創(chuàng) >時事評論 >瀏覽文章
“飲水機長”“走廊廊長”“桌長”“窗臺臺長”“前門管理員”……這都是四川一位小學班主任為同學們設置的班干部崗位,跟班長、學委這樣的“傳統(tǒng)崗位”比起來,認真中帶點“離譜”。這兩天,一篇帖子火了,一位四川的家長在社交平臺發(fā)文說,自己家兒子剛上小學二年級,開學第一天,班主任就在班級群發(fā)了“班干部競選崗位表”,為全班51個孩子設置了53個崗位!“老師為了公平也是煞費苦心了!”(9月10日 央視網(wǎng))
51名學生設立53個班干部崗位,乍一看,給人產(chǎn)生一種“冗官”的現(xiàn)象。其實不然,讓每個孩子幾乎都參與到“班干部”當中,不僅是對孩子的一次特殊歷練,也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和善意 ,筆者以為,“人人都是班干部”,至少有三大好處。
好處之一,可以避免家長“走后門”助力孩子競選班干部。如某小學組建班委會,某領導想讓他的孩子當班長,可是,公開競選時卻落選了。于是家長找到班主任質問,“怎么沒讓孩子當上班長?”班主任老師說,“不是我不想讓他當,是同學們都不投他票啊!”家長還不依不饒,后來,校長出來打圓場給班主任說:“要不這樣,看在領導的面子上,讓孩子享受‘正班長級’待遇,列席班務會好了?!比绱诉@般,或許會助長孩子心中的“為官意識”,助長社會樂于“當官”之不良風氣。
好處之二,積極培養(yǎng)孩子們的工作能力、服務意識、負責任態(tài)度和集體主義思想?!袄乳L”“機長”“燈長”“臺長”也好,“雨傘管理員”“紅領巾管理員”“毛巾管理員”“教室衛(wèi)生監(jiān)督員”也罷,同學們“官”不大,可帽子底下各有各的職責。在班級里,每個團隊或成員之間,崗位與崗位之間雖不平衡,但地位是平等的,同學們一心一意地向老師向學校負責,對自己職責范圍內(nèi)的事兒負責,只有各司其職,各負其責,才能保證全天候走廊、教室干凈整潔,教室燈火通明,紅領巾配戴整齊,隨時就能喝到熱水……所有這些過程,讓昔日“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”的孩子們,不僅多一些親自體驗和積累經(jīng)驗的機會,同時也有了自己的責任意識、找到了自我價值,其成年后很可能會將這份責任感投入到工作中,有更多的擔當和作為。
好處之三,“人人都是班干部”,可以鍛煉孩子們尤其是對個別性格內(nèi)向、不善言辭的孩子的組織能力、協(xié)調能力,以及與人主動交往、主動溝通,從而構建良好人際關系的綜合能力,對孩子今后成長益處頗多。
總之,“人人都是班干部”是對孩子一次特殊歷練,但需要指出的是,一方面,競選“班干部”崗位,首先要贏得人心,這憑借的應該是孩子平時的團結同學、互相幫助,樂于助人、熱愛集體,而非是外力——家長通過“拉關系、走后門”的相助,那對孩子成長不僅沒有幫助,反而百害而無一利。另一方面,班主任不妨借鑒公務員管理辦法,一學期或半學期,對孩子采取“輪崗機制”,讓“廊長”變“機長”,“圖書管理員”變“花草管理員”……多崗位鍛煉,更益于“班干部”成長。
責任編輯:擱淺
[ 贊同、支持、鼓勵 ]
透視西方民主真相、解讀新聞熱點事件、剖析輿情事態(tài)走向、更多精彩原創(chuàng)時評。
敬請關注西征網(wǎng)微信,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