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琉球漂流民事件
1871年12月,60多名琉球人乘船遭遇臺風,漂流到臺灣南部登陸。臺灣土著居民誤認為是日本倭寇登陸,將其中54人殺害,其他人被清政府送回國。
日本以此為借口,向清政府發(fā)難。
1874年5月,日本悍然發(fā)兵3600人入侵臺灣,殘酷殺戮高山族同胞。10月,迫使清政府簽訂《中日臺事專條》,并從中國勒索白銀50萬兩后撤兵。這成為日本侵略中國領土的開端。
日本在琉球漂流民事件中立的政治碑
●甲午戰(zhàn)爭
1892年12月,朝鮮爆發(fā)東學黨武裝起義。朝鮮李氏王朝向清政府乞兵以平息暴亂。清軍進入朝鮮后,日本也以《天津條約》相關約定為由向朝鮮派兵。
然而,起義平息后,日本卻以種種理由不撤兵,并蓄意向清軍挑起戰(zhàn)端。
1894年9月17日,日本在朝鮮牙山灣首先向清軍開炮,反而誣蔑是清軍開火的。清軍面對日軍的挑戰(zhàn)奮起抵抗。
11月21日,日軍攻占旅順口,對城內(nèi)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,死難者人數(shù)估計在2萬人。1895年2月17日,日軍攻陷威海衛(wèi),北洋水師全軍覆沒。戰(zhàn)爭期間中國有6萬人以上死亡,丁汝昌等愛國將領拒絕投降含恨自殺。
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《馬關條約》。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、臺灣島及附屬島嶼給日本,賠償日本白銀二億三千兩,約為日本1895年全年財政收入的4倍多。
日軍攻占旅順后對百姓進行血腥大屠殺
●“八國聯(lián)軍”侵華
1900年,包括日本在內(nèi)的“八國聯(lián)軍”攻占北京、天津等地,殘酷鎮(zhèn)壓中國人民,強迫清政府簽訂《辛丑條約》。八國聯(lián)軍侵華的總兵力3萬多人,日軍兵力達2萬多人,是出兵最多的國家,充當了侵華的急先鋒。清政府被迫向八國聯(lián)軍賠款4.5億兩白銀,日本分得3479萬兩,并取得在中國北京、天津等心臟地區(qū)的駐兵權。
●日俄戰(zhàn)爭
1904年2月9日,日俄戰(zhàn)爭爆發(fā)。日本軍隊和沙俄軍隊,在中國的東北大地上乒乒乓乓地打了一年零七個月。最終,日本以死亡超過10萬人的代價贏得了這場戰(zhàn)爭。日俄簽訂《樸茨茅斯和約》。俄國將此前從大清國攫取的旅順、大連租借地及其附屬的一切權益,轉(zhuǎn)讓給日本;將從長春至旅順段的中東鐵路支線及其所屬的一切權利、財產(chǎn)、包括煤礦,轉(zhuǎn)讓給日本;日本可以在霸占的鐵路沿線駐扎軍隊。同時,日本取得在東北16個城市的通商權利。
●辛亥革命之后,虎視眈眈
1913年,日本取得在中國東北的鐵路修筑權,把它的勢力伸到了內(nèi)蒙古東部。1914年8月,日本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為名,出兵中國山東,奪取了德國在山東的特權。
●“二十一條”
1915年1月18日,日本照會袁世凱政府,提出了滅亡中國的“二十一條”要求,主要內(nèi)容是:第一,將山東由德國的勢力范圍變?yōu)槿毡镜膭萘Ψ秶?;第二,日本在滿蒙享有獨占權;第三,中國沿海任何港灣和島嶼均不讓與第三國;第四,日本對中國政治、財政、軍事、警察等方面享有特權,中國政府應聘任日本人充任這些方面的顧問?!岸粭l”提出后,日本向東北、山東增兵,派艦隊到廈門、吳淞、大沽威脅袁世凱政府。
在日本的威逼利誘下,袁世凱政府除對上述第四方面內(nèi)容表示“容日后協(xié)商外”,于5月9日表示完全接受其余條款。
國人強烈要求廢除“二十一條”
●《田中奏折》
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,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義一在東京主持召開了東方會議,主要討論侵華問題。會后,田中義一起草了《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》,并于7月25日上奏裕仁天皇,這就是臭名昭著的《田中奏折》。該《奏折》宣稱:“惟欲征服支那,必先征服滿蒙,如欲征服世界,必先征服支那。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,其他如小中亞細亞及印度、南洋等異服之民族,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。”
該《奏折》強調(diào):日本要控制亞洲大陸,掌握滿蒙利權是“第一大關鍵也”。
●濟南慘案
1928年4月19日,日本派了五千名士兵來到山東,20日,日本海軍陸戰(zhàn)隊500名士兵在青島登陸,21日,天津日軍500余名士兵南下趕赴濟南。5月1日,駐守濟南的日本兵開始殺害中國居民。
5月2日,14名北伐軍戰(zhàn)士被日本兵刺死。接下來幾天,日軍繼續(xù)在濟南城里危害中國人。5月9日凌晨,日軍開始炮轟濟南城,造成大量中國百姓死亡,這場“濟南慘案”中國死亡人數(shù)一般認為從3000人到6000人不等。
濟南軍民慘遭日軍殺害
●皇姑屯事件
1928年6月4日凌晨,時為北洋政府統(tǒng)帥的張作霖在沈陽皇姑屯路段,被日本兵炸死。北洋政府為當時國際上承認的中國合法政府,一國軍人炸死另一國政府統(tǒng)帥,這無疑是赤裸裸的侵略。
隨后,日本軍方就日本在滿洲的利益所得開始與張學良討價還價,在日本,主張“武力解決”的強硬派聲音,迅速抬頭。
●日軍制定《解決滿洲問題方案大綱》
1931年6月,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《解決滿洲問題方案大綱》。事實上,這時日本軍部已經(jīng)有了對華動武的初步打算了。但是,他們還考慮再與中國耗上一年,靜觀其變。也就是說,即便1931年9月18日關東軍不私自發(fā)動“九·一八”事變,日本陸軍本部在1932年春夏之后,也會考慮動手的。
在“九·一八”事變之前,不單日本軍部有對華動武的聲音,就連日本的民間也開始有了這樣的聲音。
●九一八事變
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,日本關東軍按照預定計劃,炸毀了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,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。
9月19日晨,關東軍攻占北大營,占領沈陽城。9月25日,關東軍侵占遼寧、吉林兩省大部,占領了長春、吉林等30余座城市和12條鐵路。
10月3日,關東軍以遼、吉兩省為基地,開始向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方向進攻,于11月19日占領齊齊哈爾。
1932年1月3日,日軍占領錦州。
1月8日,日本天皇裕仁頒布敕語,贊揚關東軍“果斷神速,以寡克眾”,并“嘉獎其忠烈”。2月5日日軍占領哈爾濱。至此,東北三省全部淪陷。
之后,日本實行移民政策,增強殖民統(tǒng)治力量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到1945年,日本已向中國東北移民8.8萬戶、21萬人,侵占土地329萬公頃。在日本移民安置區(qū)內(nèi)被剝奪土地而未離開的中國農(nóng)民,則淪為佃戶,遭受奴役和剝削。
日軍殘殺東北百姓
●一·二八淞滬戰(zhàn)役
1932年1月18日,日本駐上海公使館助理唆使妙法寺日本僧人向義勇軍拋石挑釁,并借口日本僧人被中國工人擊傷、死亡,煽動日本僑民集會、鬧事。
1月28日午夜,日本海軍陸戰(zhàn)隊分3路突襲閘北,一個月內(nèi),日軍向中國軍隊發(fā)起3次總攻,但均未成功。3月1日,日軍集中優(yōu)勢兵力發(fā)起第四次總攻,中國守軍腹背受敵,孤立無援,被迫于當晚退守太倉、嘉定一線。3月2日,日軍占領上海。
5月5日中日簽訂了《淞滬停戰(zhàn)協(xié)定》,規(guī)定日軍可以留駐上海,為其日后發(fā)動全面侵華戰(zhàn)爭提供了條件。
●熱河失守
1933年2月23日,日軍以兩個師團及偽軍數(shù)萬人,以奪取承德為主要作戰(zhàn)目標發(fā)起攻擊。3月4日,熱河主席湯玉麟逃離承德,當天中午,日軍一支僅100多人的先頭部隊兵不血刃地侵占了承德。
3月底以后,日本關東軍主力越過長城防線,至4月11日,防線終被突破。冷口失陷后,兩側的中國守軍腹背受敵,被迫后撤。4月20日夜,日軍又向南天門發(fā)動進攻。中國軍隊與日軍血戰(zhàn)8晝夜后奉命轉(zhuǎn)移,南天門失守。5月上旬,日軍越過長城各口,國民黨政府對長城抗戰(zhàn)失去了信心。5月22日,日軍推進至順義、三河附近。5月31日,由國民黨政府與日本雙方簽訂《塘沽協(xié)定》。
協(xié)定的簽訂,在實際上承認了日本侵占中國東北三省和熱河省的“合法性”,使整個華北地區(qū)門戶洞開,為日軍進一步擴大侵略提供了條件。
●兩個恥辱的協(xié)定
1935年5月29日,日軍中國駐屯軍借口中國軍隊援助東北義勇軍余部進入灤東“非武裝區(qū)”和天津兩名親日的報社社長被暗殺,向北平軍提出無理要求。翌日,日軍炫耀武力,進行恫嚇。國民黨政府屈服于日本的壓力,表示愿意談判。6月9日,中日雙方以復函的特殊形式達成的協(xié)議,史稱“何梅協(xié)定”。
隨后,日本關東軍又在察哈爾省挑起了事端。6月27日,國民黨政府指派秦德純與日軍代表、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以換文形式訂立了“秦土協(xié)定”。國民黨當局答應從長城防線和張家口以北地區(qū)撤退中國駐軍,解散抗日組織,發(fā)展與日本和偽滿洲國的經(jīng)濟、交通,“招聘”日本人為軍事和政治顧問,協(xié)助日軍建立軍事設施等。
“何梅協(xié)定”和“秦土協(xié)定”的簽訂,實際上使中國喪失了包括北平、天津在內(nèi)的河北、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,標志著日本侵略河北、察哈爾新局勢的形成。
●七七事變
1937年7月7日夜,日軍駐北平豐臺的中國駐屯軍一部,在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。深夜零時許,日軍聲稱演習時一名士兵失蹤,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,其無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絕后,即向中國守軍發(fā)起攻擊,并炮轟宛平城。日本全面侵華戰(zhàn)爭從此開始。
7月29日,北平淪陷。30日,日軍攻占天津。
陰霾下的盧溝橋
●淞滬會戰(zhàn)
1937年8月13日軍向上海發(fā)動全線進攻,中國軍民奮勇抗敵,淞滬會戰(zhàn)開始。
淞滬會戰(zhàn)初期,中國守軍有效地遲滯了日軍的進攻,但日軍不斷增兵,至9月11日,日軍上海派遣軍總兵力達20萬人。10月26日大場失陷后,戰(zhàn)局急轉(zhuǎn)直下。10月28日,中國守軍團附謝晉元率部孤軍奮戰(zhàn)至10月30日,退人英租界。
11月5日,日軍從上海南側的杭州灣北岸登陸, 12日,上海市區(qū)淪陷。
●太原失陷
1937年10月1日,日軍大本營向華北方面軍下達攻占太原的命令。
10月7日,日軍在飛機、大炮支援下占領尊縣縣城,并與原平的中國軍隊形成對峙。10月11日,日軍繼續(xù)猛攻原平。中國軍隊傷亡慘重,僅剩下200余人,原平失陷。
10月13日,日軍開始向忻口陣地攻擊,忻口守軍于11月2日全線撤退。11月4日,閻錫山等人率部撤離太原。11月8日,太原城內(nèi)守軍除部分突圍外,大部壯烈犧牲,太原陷落。
●多省國土淪入日軍之手
1937年11月8日,華北日軍攻陷太原后,繼續(xù)沿平漢、津浦、同浦、平綏等鐵路線展開進攻。至11月中旬,晉、察、冀、綏、魯?shù)仁〈笃瑖翜S入日軍之手。
●南京大屠殺
1937年11月日軍兵分3路,直逼南京。12月初,各路日軍抵近棲霞山、湯山、淳化鎮(zhèn)、秣陵鎮(zhèn)等地,對南京形成三面包圍,以機群、艦炮大舉轟擊。12月13日,南京陷落。
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后,制造了罪惡滔天的南京大屠殺慘案。30萬同胞慘遭殺戮,無數(shù)婦女遭到蹂躪殘害,無數(shù)兒童死于非命,1/3建筑遭到毀壞,大量財物遭到掠奪。
攻入南京的日本軍人
●1937年12月24日和27日杭州和濟南相繼失陷
●徐州失陷
1938年1月10日軍強渡淮河,向北岸發(fā)起進攻,連陷泰安、濟寧等地。津浦路北段正面,大門洞開。
1月中旬,日軍在青島強行登陸后,企圖攻占臺兒莊。戰(zhàn)至4月,日軍未能得逞,
決心攻占徐州。4月18日,日軍先后從嶧縣和臨沂西北的義堂地區(qū)南進。5月5日起,日軍開始從南北兩個方面向徐州西側迂回包圍。至5月15日,日軍已形成對徐州的四面合圍態(tài)勢。為了保存有生力量,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放棄徐州。5月19日徐州失陷。
●武漢失陷
1938年6月15日,日本天皇裕仁主持御前會議,正式?jīng)Q定攻占武漢。
10月中旬,沿長江南岸進攻的日軍,兵分3路西犯。10月24日日軍攻陷黃陂,接近漢口市郊。武漢處在日軍東、南、北三面包圍之中。
10月25日,中國軍隊均撤離武漢市區(qū)。26日,日軍占領漢口、武昌。27日,日軍占領漢陽。至此,日軍占領武漢三鎮(zhèn),武漢陷落。
●廣州失陷
1938年10月9日,日軍從馬公起航,于10月11日抵大亞灣。10月12日凌晨,日軍在海軍數(shù)十艘軍艦和100余架飛機掩護下,在大亞灣強行登陸,先后攻陷淡水、惠陽、博羅,10月21日占領廣州。隨后日軍連陷平海、稔山、吉隆、增城。10月22日至23日,攻占太平場、從化。10月23日占領虎門要塞。
日軍僅用9天時間,就輕而易舉地攻陷了防守薄弱的廣州。
●南昌、宜昌失陷
1939年3月17日,日軍12萬人的兵力,發(fā)動進攻南昌的戰(zhàn)役。3月28日,中國軍隊放棄南昌。
1940年5月1日至7日,日軍分別占領唐河、王集和隨陽店,對棗陽構成合圍之勢。5月31日,日軍一部西渡襄河,先后占領襄陽、南漳、宜城。6月4日,日軍另一部又在鐘祥以南的舊口、沙洋附近強渡襄河。6月8日和9日,南北兩路日軍占領沙市、江陵和當陽,逼近宜昌。6月12日中國軍隊被迫撤出宜昌。
●日軍瘋狂“大掃蕩”
日軍攻陷武漢、廣州后,基本上停止與國民黨軍的正面作戰(zhàn),而是將進攻重點轉(zhuǎn)向華北地區(qū),進行瘋狂“大掃蕩”。日軍用于華北、華中的軍隊共有55萬余人,其中用于鞏固占領區(qū)的有33萬余人,另從1941年3月到1942年12月,日軍在華北地區(qū)連續(xù)5次推行 “治安強化運動”,對華北抗日根據(jù)地的“掃蕩”,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至萬人的,達132次之多;萬人以上至7萬人的有27次。
日軍有時對一個地區(qū)的“掃蕩”時間達三四個月之久,對抗日根據(jù)地實行燒光、殺光、搶光的“三光”政策,瘋狂搶奪人民群眾的糧食、牲畜,燒毀房屋,制造“無人區(qū)”,使抗日根據(jù)地人畜不留、廬舍為墟。日軍在華中以“清鄉(xiāng)運動”為名,分時期、分地區(qū)反復進行“清剿”。
日本直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后,才結束在華的侵略暴行。
日本侵華罪證,用于人體“活體實驗”的七三一部隊遺址
日本瘋狂侵華72年間,僅1931年至1945年間,就造成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,其中,軍隊傷亡380余萬人,約占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各國傷亡人數(shù)總的三分之一。日軍對中國人民實施慘無人道的大屠殺,發(fā)動令人發(fā)指的細菌戰(zhàn)、化學戰(zhàn),進行滅絕人性的人體“活體實驗”。
日本瘋狂侵華72年間,中國人民沒有認其宰割,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奮勇抵抗侵略者,許許多多同胞血灑沙場,書寫了中國抗日的壯麗史詩。
然而,直到今天,日本對侵華戰(zhàn)爭依然不認罪不道歉,甚至否認侵華歷史美化戰(zhàn)爭,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。
我們要繼承先輩遺志,銘記歷史、警示未來,勿忘國恥、國夢中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