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的12月13日,侵華日軍侵入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,30萬生靈慘遭殺戮,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。2014年2月27日,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,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(shè)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。決議的通過,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。
幸存者是歷史的“活癥”。然后在冊人數(shù)跌破百人,他們正在逐漸離我們遠去。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(fā)生80周年。當年的侵華日軍制造的南京大屠殺慘案,使30萬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慘遭殺害,給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痛記憶。可就有這樣一幫人,幫我們記錄下了這段更加鮮活的歷史。
2017年暑期,紀錄片《二十二》正式公映。有人說:這是一部越看越沉重的電影。有幸在欣賞過郭導作品后,看到了一篇關(guān)于他的專訪:郭柯 / 導演、編劇代表作/《三十二》、《二十二》如果以“慰安婦”為關(guān)鍵詞搜索,你還能看到“慰安婦不堪蹂躪”、“求死不得”、“慰安婦的血淚控訴”……等等。這一圈看下來,她們的生活似乎真的只剩下了痛苦與折磨。
但真的是這樣嗎?不是的?!爱斈阏娴慕佑|到這些老人以后,你根本想不到她們是什么‘慰安婦’。她們就跟普通老人一樣,就像是我們的家人,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苦大仇深?!边@是郭柯拍攝時,那些老人們留給他最大的印象。所以更多的時候似乎是我們,或者準確地說,我們當中那些善用媒體或者有話語權(quán)的人,認為她們應(yīng)該是慘痛的、悲憤的。基于維護民族自豪感的需要,基于發(fā)泄民族主義情緒的需要,“慰安婦”這個詞,便成為了一個最趁手的話語武器。
“我覺得尊重她們要擺在最前面的,因為她們是長輩是老人,晚輩對長輩應(yīng)該是這么個態(tài)度?!薄拔覀兤鋵嵰餐耆梢宰龅侥菢?,讓老人們說出那些殘忍的經(jīng)過,把片子拍得很“血腥”。但我會想,將來有人看到這樣的片子,他們會怎么想?或者過個5年、10年我再去看,我心里會想‘原來你就是那樣的人啊’。所以你是一個什么的心態(tài)去面對他們,我覺得這個很重要?!钡绻チ恕拔堪矉D”這頂她們被強扣上的“帽子”,這樣一群老人還有記錄的意義嗎?對于我的疑問,郭柯認為,其實凡事都是有因果聯(lián)系的,她們的經(jīng)歷是一道不可磨滅的印記,生活中的種種細節(jié)就足夠說明一切?!熬拖駭?shù)數(shù)一樣,我不用告訴你一二三四了,其實大家都知道,我就從五開始講,講五六七八九,講她們的現(xiàn)在時?!?/p>
責任編輯:小魚
[ 贊同、支持、鼓勵 ]
透視西方民主真相、解讀新聞熱點事件、剖析輿情事態(tài)走向、更多精彩原創(chuàng)時評。
敬請關(guān)注西征網(wǎng)微信,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。